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“自由之风劲吹”,自身也是工业园加院校一脉相承的模式。比如,最初期入驻斯坦福的就是业界大鳄科达,以及通用电气,最后许多大厂都相中了这块世界级人才储备地,工业园内空降了更多企业,通过一步步的四方扩张,铸就了闻名于世的加州硅谷。
当初参与工业园设计和构想的工程院长Federick Terman也被封为了硅谷之父,延续至今的璀璨的斯坦福课程中,依然有创业意志、创业指导、创新等重头戏的课业,也是斯坦福自由开放的最好体现,是硅谷精神的一脉相承。
一方面有创业的项目可以去斯坦福课堂上演说,比如Google创始人就用这个办法拿下首笔投资,另一方面学生如果有创业想法或者好项目,也能近距离接触天使投资人。所以,结合斯坦福历史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,以及那句特别广为盛传的语录“常青藤学生未来大多数都是给斯坦福学生做下属”,不难看出斯坦福会喜欢哪种学生,甚至是会抢着要某种人。
首先,斯坦福更喜欢有独立精神,有个性的人,这是超出平常尖子生概念的。比如说,某个学子不仅学术成绩高,课外爱好也超级强,会组织乐团当提琴手,在国际上甚至拿过荣誉和奖牌。还比如说,某个人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特别强,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发明或方案,去改变某个小地方的大问题,比如水净化,比如解决当地农产品滞销。更或者说,也可能某位学生竟是一位专业的棒球运动员。斯坦福兼收并蓄,喜欢大胆创新,有一项之长,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。
所以想去斯坦福,就得拿真正的奖牌说话。有一项课外活动的评估分,是很高的斯坦福门槛,它需要拿到以下的某一项就可以,如国家级奖项,没有亲友帮助的独自开发的专利,奥林匹克竞赛奖,奥运会奖牌,原创作品得到出版等等。斯坦福要求的这些项目和一般院校不同,花钱或者托人都是办不到的,只能真正具有这些能力。
最后要点到的还有学生性格问题,以及是否热爱自己所选择的。因为国外名校更注重课堂参与度和生活上的沟通力,所以学生最好具备open的人格特质,不要中式的那种含蓄内敛,那样的话在此是行不通的。最后当然还要看文书质量了,斯坦福十分青睐那种能跳脱出凡人堆,强烈吸引住人的学生,斯坦福并不太喜欢各个维度都合格,但没有一项极其突出的人。
点击收起